此次测试的马自达2搭载的是一台1.3L 16V DOHC(铝合金材质反置式)发动机(86马力),参数上它具有单缸独立顺序点火系统;S-VT连续可变气门正时以及TSCV涡流控制阀系统等技术;动力方面,该发动机在3500转时可爆发123N·m的峰值扭矩;6000转时能达到63kW的最大功率,仅从参数上看,马自达2的发动机在1.3升组也算是“小强”了。
怠速中,这台发动机的状态非常“温顺”,传到车内的噪音很小;但随着转速的升高,噪声的上升趋势则会反应很快,尤其是4000转过后那种嘶吼的噪声则呈现“夸张”的态势,当然,你把它看成是一种激烈驾驶中的伴奏曲我也深表同意,因为这种气势上的表现很容易给人“小而强大”的感觉。
说“嘶吼”其实一点也不夸张,因为期间的动力反应表现比较一般,还是有点“干踩不走”的感觉。不过在与同级1.3L组的车型相比较时,马自达2在加速时的畅快感还是小有优势的,除了参数上更大的数值外,还要“得益于”那台4速自动变速箱……
难道说4速自动变速箱是优势?当然不!如此令人期待的一款小车没能配备5速甚至技术含量更高变速箱的确是件遗憾的事;价格的受限,车型的定位都是其中的因素;但在我看来,这却加速了马自达2运动特性的发挥。全油门时,变速箱的反应动作很快,先天的不足让变速箱降挡后立刻拔高转速,由于齿比也相对较大,因此带来的动力输出效果更加简单、直接!
在D挡与S挡的不同模式中,全油门后的换挡时机是不同的,当指针逼近红区时,S挡的换挡时机更稍晚些达到6500rpm,而D挡会在6300rpm,也许是刻意的设计,转速表上的刻度也正好将两个换挡时机做出划分。油门响应上两者的区别也不太明显,当转速超过3000rpm后,两种模式下的油门响应均会表现比较积极,而差别仅在些微之处。
悬挂方面,马自达2充分体现了对运动性的追求,期间对路感传递非常不错,悬挂的反馈也偏硬;不过由于车辆自重与后悬(H形扭力梁半独立悬架)的缘故,过减速带时,车辆尾部会有种压不住的感觉。马自达2的这种“硬”其实并不过分直接,行程偏长的设计也将其有所化解,当然,这也是该车引入国内后针对中国的路况所进行的调教。
在高速过弯中,马自达2的悬挂表现很有韧性,外角的侧向支撑也比较有力,因此,它在弯道中的寻迹性得以保证并且姿态始终保持的很稳健,这也给了驾驶者足够的信心!而在速度更快的情况下,扎实的底盘在车辆逼近极限的状态时给予车尾强大的拉拽力,在些许推头的状态中,尾部会感觉被生生向外掰,甚至造成一侧车轮完全离地,从中也可以看出马自达2的车身钢性很足!很硬朗!而且未出现变型状况,看来,对于操控的讲究马自达2还是做足了功课。
穿桩测试中,又是一个考验马自达2协调性的机会。过程中,悬挂的压缩状况比较明显,不过短小的车身并不会将重心过分向外测释放,因此在车身回正时的速度与方向很好掌握。另外,极限较晚也令驾驶充满乐趣,因为你可以大胆的再加快些速度!
五一大家都放假了,就你长城拉着自己老板做直播啊,还给我们魏总放第三排了,你们是真能“坑”自己老板啊!之前高山预售的时候,穆峰总就说,长城打死也不做增程。这回魏总也表态了:我们长城就没有规划增程这个技术,我们所有的动力都是混联技术。不知道你们会不会觉得魏总固执,要知道一台增程器成本也就几千块钱!
当下,电动汽车那可是占据着媒体头条,仿佛大家都觉得,通往更清洁未来的路就只有全面电动化这一条道了。但真的是这样吗?全球最畅销品牌、在混合动力技术方面长期领军的丰田汽车公司,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。
纳米06首创“天地门”,灵感源自航天器折叠舱门,后尾门上下分段开启。上门垂直开启高度1850mm ,下门展开是1200×900mm承重平台。我那200斤的胖哥们问我这平台禁得住他吗?踏乎的,它的静态承重达到了150kg。
东风日产新出的纯电轿车N7被质疑是“换壳版eπ007”。它俩底盘核心参数,2915mm的轴距一模一样,1895mm的车身宽度一模一样,车长和车高略有差异,懂的人都懂。但官方的回应那是慷锵有力:“咱核心部件和底盘设计完全不同!”但网友不吝这个,毕竟两车轴距一样,尺寸就差几厘米,说是“巧合”,确实牵强了。
昨天领克的全新大6座SUV 900上市了,叠加上市权益,卖28.99万起,顶配还不到40万,这现在大6座SUV都卷成这样了么?友商这些“9字辈”的理想L9、问界M9、腾势N9都卖多少钱?你让他们怎么卖?主要是尺寸一点也不逊色啊!这么一看,上市1小时大定直接破1万也不是没道理。